天門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天門職業學院 湖北天瑞電子有限公司教學成果總結
天門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自創立至今,一直在探索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力求特色建校。學校幾年前就推行了“一專業一特色”的理念,其中機電教研組以“校企合作”為特色進行建設。按照學校的總體目標,機電教研組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大量的教學成果。尤其是利用產學研構建實踐性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近兩年的探索和研究,創新現代學徒制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并形成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真正達到校企雙贏的局面:教學成果在企業進行了生產轉化,企業生產效益顯著提高,學校也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有力促進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F總結如下:
一、校企合作實踐性教學改革的背景
如今職業院校都在進行校企合作,以更好地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的層次和方法多種多樣,合作的效果也參差不齊。絕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還只是停留在企業是學校學生頂崗實習單位,學校解決了學生就業,企業滿足用工需求,校企實現了淺層的雙贏;或者層次稍微高點的校企合作方式也只是企業提供部分操作的工作崗位供學生簡單實習。這樣造成很多學校學生實習專業不能對口,不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習中去。學生實習的意愿不夠強烈,實習效果也很差。
為了解決這種現狀,天門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機電教研組經認真研究和不斷的實踐探索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即利用產學研構建“三真”實踐性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在學校創建“獨立公司”,創立產學研合一,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摸索出了一種新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校企合作的真正雙贏。
二、根據專業特點選定合作企業,確定技改項目
學校主要專業有: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和計算機應用等專業。
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內容,學校相關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訪了天門市大量與專業相關企業,也拜訪了天門市校企合作單位,深入到企業一線,與企業一線工人交談,詢問企業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最后確認為天門天瑞電子進行技術改造。項目一為精密電阻檢測分檔語音報數系統,該項目涉及到專業有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涵蓋了這些專業的所有專業課程;另一個項目為精密傳感器機械手全自動檢測設備,該項目涉及到專業有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模具制造與維修專業和機電技術應用,涵蓋了該專業的所有專業課程。通過精心選取的項目貼近專業,符合專業課程的教學。
三、依據企業技改項目組建科研小組
在企業技改項目確定后,按照專業教學特點組建一個科研小組,小組成員由教師和學生組成。參與的教師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模具、電子和機電技術等任課教師組成,學生由這兩個專業的學生組成,科研小組的建立促進了教師專業提升和教學改革,教師不再僅僅滿足教學需要,每天只是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知識只是停留在教材的內容,教師參與科研后,由于內容不再是教學,還包括了真正的企業項目開發內容,這樣對教師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入了教材以外的大量知識和信息,這樣提升了教師實踐能力。學生在參與項目開發過程中,也學到了教室里不能提供的社會實踐環境,專業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學到了其他學校不能提供的校內真實的工作崗位環境,相關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學生專業技能能夠全面提升。
四、按照企業運作模式和教學特點成立“生產公司”
在企業技改項目確立和科研小組組建后,隨著企業技改項目的開發進行,按照企業要求學校還得完成設備生產,設備在企業進行安裝調試,最后由企業驗收項目才算真正完成。
依據項目實際開發和生產的流程,學校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教學改革創新要求,大膽模擬企業運作模式成立校內的生產公司進行項目實際生產。公司的成立最大好處就是便于學生能在 “三真”環境中進行教學,即真實的企業、真實的項目和真實的崗位。通過這種“三真”教學改革和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和學生身份的改變能很好結合社會發展和企業生產崗位的需要。
教師和學生成為了公司的員工,公司中有經理、技術開發人員、工藝人員、財務人員、質檢人員、協調和聯絡人員、倉管人員、車間管理人員、生產人員、生產班組長等一應俱全,學生和老師的角色在生產中不斷的改變,教師和學生不在是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他們可能是企業里某個職員。
(2)生產實行崗位輪換制有力提升學生對企業生產崗位技能要求、職業素養和崗位職責的認知。
生產崗位實現輪崗制,基本保證每個學生每個崗位都輪到,技術、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其他管理等企業具備的學校都能提供,隨著生產的推進,全方位的崗位訓練得到了鍛煉,能很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3)推進教學改進和創新。
按照項目生產需要,教學必須打破常規跟著變化。由于是真實的企業運作,專業和課程不在局限于原來的教學計劃。有些課程完全按照現代學徒制進行教學,由于提高的崗位很多,囊括了企業生產的所需的所有崗位,同時還采用了輪崗制,這樣打破了原單一的現代學徒制的方法。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促進了教師進行教學改進和創新。
五、依據既定的計劃及企業管理模式組織開發生產
根據項目開發生產任務,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依據生產計劃來制定課程實施方案。生產計劃和課程實施方案相輔相成,形成切實有效的學生培養方案。
公司運作嚴格按照企業管理模式進行,讓學生學習總是處在企業的環境中,培養了學生對今后工作環境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產品開發生產過程也是教學過程,教師既是師傅又是老師,學生既是徒弟也是學生。有力推進了現代學徒制教學,教師和學生在公司生產中角色和身份在不停轉變。教學方法也在產品生產中不斷改變和創新。
六、通過生產過程控制與管理來實施教學
企業技改項目一是精密電阻檢測分檔語音報數系統,這是一個企業生產應用型軟件。這一項目涉及到軟件的開發、軟件測試、軟件操作說明書的編寫、軟件宣傳等,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主干課程全部融入到這一產品開發中,有C語言編程、VB編程、Java編程、網頁制作、數據庫應用、計算機網絡應用等。
另一項目是精密傳感器機械手全自動檢測設備,這是一臺全新的設備開發和生產。包括機械、氣動的設計,機械加工生產,零部件裝配,電氣的設計,電氣的安裝調試,PLC和觸摸屏的編程,設備說明書的編寫等,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主干課程全部融入到產品設計生產中,主要融入的課程有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電器控制與PLC、電力拖動與控制和機器手的編程。
七、生產產品的評價和學生績效考核
學生考核是教學的重要一環,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考核才能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水平呢?傳統的方法無非分為理論和實操考試兩種,雖然這種方法可以進行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教的情況,但與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考核標準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學生考核我們采用新的考核辦法。主要通過生產的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績效進行綜合考核學生的成績。
由于方法得當,教師和學生為企業開發的軟件精密電阻檢測分檔語音報數系統已經獲得國家軟件注冊專利、另外一個項目精密傳感器機械手全自動檢測設備也正在申請專利中。開發的產品在企業中已經使用,精密電阻檢測分檔語音報數系統通過應用,不僅提高產品的檢測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產品的合格率大幅提升,投入運行的軟件6臺,每年為企業節省開支30萬元。
一臺精密傳感器機械手全自動檢測設備投入生產后,原來該崗位需要5個人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而且檢測的合格率提高到99%,投入運行的設備5臺,每年為企業節省人工成本120萬元。
總之,學院通過創立產學研合一,構建了“三真”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推動了教學改革,創新了職業院?,F代學徒制教學,提高了相關專業的教學效果,也服務了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了校企真正意義上的雙贏,有推廣適用價值。